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理论研究>>正文
 
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2-09-05 杨帆 

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民主党派,要把自己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要求的参政党,加强自身参政能力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谓参政能力建设,是指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着眼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着眼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年建言献策能力;着眼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巩固,不断提高合作共事能力;着眼执政党“两大历史性课题”的解决,不断提高民主监督能力;着眼参政党自身优势的发挥,不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如果将建言献策和民主监督概括为参政议政,即可得出:参政能力包括政治把握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一、参政能力建设是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核心

以往我们说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通常都从加强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来说。但实际上,参政能力建设是比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更为复杂、要求更高的一种能力建设,是涉及到参政党人员、组织、思想、制度、机制、能力等方方面面的一项系统工程。从它的主体上讲,既涉及各级参政党组织,也涉及参政党党员、干部,还涉及参政党的整体;从参政党建设的意义来讲,以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思想、组织和制度建设,是各民主党派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实现政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

列宁在论述党组织的重要性时曾说过,党之所以要组织起来,就是因为,组织的整体力量大于组织内部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和发展的实践,和其他类型政党的实践,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就不能仅仅着眼于提高参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素质上,而要落脚到参政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上。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建设”。

参政能力建设的提出,把参政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这个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凸显出来。即: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三大历史任务能不能完成,怎样完成,是成功还是失败,参政党具有怎样的历史使命,应当处于何种地位,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一开始就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所面对的,同样也是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所面临的。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是民主党派积极应对这些新形势、新问题的唯一出路。同时也是参与到完成三大历史任务这一伟大进程中的唯一选择,是加强自身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参政能力建设是涵盖了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参政能力建设应是民主党派加强自身的建设的核心。

二、参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参政模式的转换与探索

从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89]14号文)发表为新起点,多党合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规范化、制度化得到推进,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围绕着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各民主党派积极探索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新领域、新途径、新形式,充分发挥了民主党派人才智能的整体优势,为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并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比如民主党派对我国制定863计划、修改宪法、建立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机制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被采纳,都证明了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和水平。各民主党派在履行参政党的职能过程中,参政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不同社会阶层雨后春笋般凸现,不同利益主体相互磨擦、碰撞,新旧体制交替衍生出的复杂问题和冲突,社会环境呈现出开放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党派成员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趋势。使得我国政治环境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图景。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命题,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革时努力探索和转换执政模式的积极态度。那么相应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也应当积极探索新的参政模式,以适应这些变革,努力承担起相应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具体来说,参政模式的转变,应当以树立参政为民的意识、讲究参政策略和创新参政理论为主。

在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革命斗争和领导中国建设的实践中,执政理念不断深化、成熟,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从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参政党理所当然应该调整思路,与时代发展同步,将自己的参政目的定格在参政为民。我们强调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不仅要着眼于获得执政党的认可,更要考虑广大群众的认可。其中,人民群众的认可主要是对民主党派存在价值的认可。当前在一些地方存在着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对立起来的现象,用损害群众利益的方针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一些改革方案、发展思路严重忽视群众的现实利益。一些领导干部把“人民”、“群众”当作抽象的整体而忽视具体的个人,在如何对待群众利益的问题上,忘记了最根本的是要懂得尊重公民的权利。针对这些问题,明是非、讲实话、显真诚,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大胆疾呼,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是各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诤友的责任,也是参政党参政议政的终极目的。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参政党就无所作为,参政党成员一方面要转换思维角度,深谙历史,熟悉国情,秉承与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光荣传统,处理好舵手与水手、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另一方面,要调整参政策略,着力培养建设性思维。建设性思维是一种立足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以实现各方最大价值的思维方式,所谓“共赢”指的就是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的行为方式。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正视现实,面向未来,不失时机地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根本出路,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毅然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作为中国共产党亲密友党的参政党,也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方位,调整自己的参政思维,把促进发展作为参政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固有的智力密集和联系广泛的优势,努力适应发展的要求,跟上发展的步调,瞄准发展的目标,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

一个政党的形成不能没有理论支撑,一个政党的实践活动不能没有理论指导,可以说,理论思维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发挥民主党派这个知识分子群体的优势,建立一支理论素养高、了解熟悉政党工作、具有研究创新能力的骨干队伍。深化对参政党历史、政党理念、参政宗旨、参政环境、参政方式、参政机制和参政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并注重研究理论成果的现实转化问题,用好的理论指导参政实践。总之,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政党工作创新,促进参政党参政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搞好多党合作。

三、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国共产党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决心进行着执政能力建设。对于作为同盟军的民主党派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提升参政能力的机遇。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的执政资源,中国共产党进行执政能力建设就必然要为参政党搭建更为广阔的参政议政舞台,创造更为宽松、和谐的参政环境,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参政氛围。

参政党同时也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参政内部环境。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更上一个台阶。在思想建设上要突出政党意识的树立,包括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要加强自我学习,强化自我修养,端正入党动机,培养高尚品质,真正做到积极参政,参政为民。组织建设要将正确的组织路线贯穿始终,要把组织发展与扩大参政基础、有利于参政党整体素质以及参政能力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作风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形象塑造的关键,要教育和引导成员洁身自好,努力工作,勤于调研,敢讲真话。要以更加健全的规章制度、更加完备的组织体系、更加科学的运作机制来规范参政行为。通过自身建设,进一步净化和优化参政内部环境,不断提高参政党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而这正是参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内涵。

 
· 关于吉林省欧美同学会(吉林...
· 关于举办“东北师范大学第二...
· 统战简史培训会通知
· 关于召开统战例会的通知
· 关于做好市统战理论研究会第...
· 关于征集政协提案线索的公告
· 关于召开“双岗建功创佳绩,...
· 关于东北师范大学统战系统学...
· 关于召开“无党派人士学习习...
· 关于召开统战系统新学年工作...
· 关于举办黄大年生平事迹图片...
-更多-

               Copyright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编:130024 电话:0431-85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