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理论研究>>正文
 
发挥高校人才智力优势,深化两岸华文教育交流
2012-09-01 厦门大学党委统战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两岸同文同种,有着天然“五缘”的联系,在推动两岸华文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对外华文教育传播的主阵地,向世界展示优秀的中华文化是两岸高校共同的神圣责任。加强协调沟通,增进共识,推进两岸对外华文教育交流融合,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是新形势下两岸高校要深入探讨的现实课题。

一、我校对外华文教育交流合作情况

1.我校对外华文教育具有传统、历史悠久。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校之初,厦门大学就与海外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早在1956年设立华侨函授部,开始从事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学工作,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面向世界、面向东南亚,来华面授学习与中文远程教学并举的教学特色。随着“汉语热”不断掀起,世界性的汉语学习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政府于2004年启动了一项浩大的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推广工程,即2010年前将在全球建成100所孔子学院,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优质、规范的教学条件。厦门大学是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重点学校和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是首次入选承担建设孔子学院的十七所大学之一。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海外华文教育,紧紧抓住良好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努力将厦大华文教育的规模和层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2006年11月,我校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泰国皇太后大学揭牌。短短三年,学校已走进了亚、非、欧、美四大洲,先后与12所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在重视孔子学院硬件建设同时,学校还十分注重选派合适、优秀的骨干教师和学生前往合作院校。2009年底,在我校举办的孔子学院建设研讨会上,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充分肯定了厦门大学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作用,她赞赏厦大与北大、人大等高校在承办孔子学院方面,发挥了骨干和示范作用。由于厦门大学在推动华文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国家汉办委以重任,委托厦门大学与国内其他七所高校一起,共同承担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的建设任务,孔子学院国家南方基地将建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基地将面向全球孔子学院和全球汉语学习者,为汉语教学提供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测评体系、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服务。

2.我校在参与海峡两岸对外华文教育合作有十分光明的前景。虽然海峡两岸华文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一定分歧,但在帮助华侨华人在海外生存、发展,推动和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传播的问题上,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厦门大学是一所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国家综合性重点大学,对外华文教育已走过50多年的历程,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底蕴,学校人文社会学科基础扎实、师资力量雄厚,加上承担孔子学院国家南方基地在学校的设立,这些都为学校参与两岸对外华文教育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11月,校海外教育学院负责人参加国务院侨办率领的大陆华文教育考察团赴台湾访问,双方已在师资交流、学生夏(冬)令营、华文教材编写、华教课题研究、举办华文教育论坛等领域开展实质而具体的合作方面达成诸多共识。2010年4月,两岸三地华文教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两岸三地20余家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华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汉语国际传播的途径与方法、网络华文教育、商禽诗歌等内容进行积极深入的探讨,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二、两岸对外华文教育交流合作存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随着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中华文化圈已经显现出强大的吸引力,甚至开始出现了“东学西渐”的热潮。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已是两岸共同的战略任务。经过祖国大陆多年来致力推动,加强两岸文化融合的呼声越来越大,台湾地区也逐步认识到了加强两岸文化融合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前两岸经济联系愈发紧密的大背景下,加强两岸高校对外华文教育交流合作,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台湾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同时也可以利用祖国大陆高校已搭建的孔子学院平台,加强两岸华文教育的合作,共同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台湾大学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说,孔子学院已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大陆可以释放一些话语权,在孔子学院的资源配备上让台湾参与进来。而台湾方面则要以一种合作的心态来传播中华文化,而不是现在的抗衡。若双方都能以这样的心态、方式进行合作,前景将非常可观,不仅可以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也能真正实现两岸双赢。

当然,在两岸对外华文教育深入开展的过程中,两岸高校在华文教育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也迫切需要两岸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克服和面对。

1.师资问题。从2003 年开始,国家汉办开始实施以“汉语走向世界”为目标的“汉语桥”工程。正如“桥”的比喻,汉语言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员的交流,一方面需要大批了解中华文化的人前往国外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则要接受世界各地爱好中华文化的外籍人士前来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学习。

然而,当前能够胜任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仍然紧缺,对外汉语教师数量缺口较大,特别是适合所在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缺乏。据国家汉办预测,到2010年,全球对外汉语教师尚缺数百万人。目前,在国外承担一线教学任务的老师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经验、汉语专业知识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学者在美国实地调查后发现,即使所访问的教师都拥有美国本土的教育资格证书,但大多数在中国所学专业为英语,还有生物、音乐等专业的,几乎很少有中文或教育的专业知识背景。而且,很多人来美之前并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缺乏统一的指导、培训和交流。因此,当前主要存在师资培训严重不够,师资的结构性不合理,适合的人员缺少等问题。

2.教材质量。由于国外汉语学习者广泛分布在不同年龄段,并且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目的、需求,但是目前还只能在国家汉办统一教材的基础上各取所需,甚至有不少教师自备教材进行教学。中山大学副校长许宁生在2009年12月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说,我国提供给孔子学院的教材在汉语教学还不成熟的地方还可以使用,但是在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如美国、法国、韩国和日本,我国提供的教材已经不够用了。的确,汉语以难学著称,如何降低汉语学习的门槛,则需要以教材建设作为切入点。据统计,目前有1000多种对外汉语教材,但方便外国人学习的并不多,教材中间有很多不易理解的内容,教材的编排方式也往往比较古板,不够活泼,不合乎他们的接受习惯。不少国家的学生还表示,在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希望多了解中国最新的动态和资讯,以及能增加一些有关旅游、法律等方面的实用汉语内容。

3.两岸文化差异。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本为一家。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上述精辟论述准确地概括了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以及台湾文化的特点。确实,尽管经过长时间的分离,中华文化仍是台湾文化的主体,塑造了着台湾同胞基本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历史、地理和现实的多重外在环境影响下,台湾文化也兼具有自身的一些特色。其一,台湾文化具有浓厚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当地原住民文化特色,同时还受到西方文化、日本文化的影响。使得台湾文化十分丰富多元。因此,台湾文化既有中华文化主体性的一面,又有其多元化的一面。其二,台湾较之大陆其传统性的一面更明显,至今全台湾通用繁体字、竖排书,许多外国人在台湾学习汉语也是从繁体字开始学起的。其三,由于受政治影响深远,台湾的文化与大陆文化存在不协调性。这与李登辉、陈水扁在台执政时推行的“去中国化”逆流不无关系。总之,台湾文化与祖国大陆文化既有其相同、相通的一面,也存在着需要相互包容、相互借鉴的一面。

三、深化两岸华文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对策建议

海外华文的教育发展需要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务院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先行先试政策的大好时机,进一步提高对两岸对外华文教育交流合作战略意义的认识,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力优势,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灵活的方式,争取更多力量支持海外华文教育,不断推动两岸高校对外华文教育交流合作的深入开展。

1.成立两岸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建立海峡两岸加强对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指导的协调机制,促进两岸华文教育机构和人员的交流。过去各自为政,大陆管大陆的,台湾管台湾的,没有协调一致,造成海外华文教育有限资源浪费和内耗。两岸华文教育交流协会可由大陆高校,与台湾岛内有关华文教育的民间社团、高校等共同组成,构建两岸华文教育机构和人员之间的交流平台,使两岸华文教育交流工作常态化,两地华文教育联系更加密切。

2.成立“两岸华文教育基金会”,加大两岸华文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建议成立两岸华文教育基金会,机构可考虑挂靠在孔子学院国家基地,作为开展华文教育工作的补充,为两地华文教育机构和海外华文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传播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在此方面,不仅需要充分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也需要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争取多方资金支持。

3.建立两岸华文教育论坛平台。在孔子学院国家基地设立论坛网络平台与门户网站,进行华文教育的资讯交流、分享与共享。共同探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问题。海峡两岸海外华文教育工作面临相同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相同的困难和挑战。及时总结面临的困难和取得的经验,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取长补短,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多走弯路。今后,应当由两岸有关高校、学术团体承办,以两岸海外华文教育机构中的有影响人士为主,每年定期不定期举办“两岸海外华文教育论坛”,共同分析当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迎接挑战,探讨解决困难的办法,扩大两岸海外华文教育的影响。研讨主题可以根据华文教育发展面临的特点确定,地点可以在两岸轮流召开,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论坛、专题性研讨等多种形式。

4.发挥侨团纽带的作用,促进海外华文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早期的海外华文教育机构基本上由海外侨团创办。这些机构是开展海外华文教育的基础,也曾由于两岸的政治因素而互不往来。随着海外侨团价值取向的逐步一致,反独促统正逐渐成为海外华人华侨的共识,原来互不往来的两岸华文教育机构之间的坚冰也开始逐渐融化。我们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优势,以致公党、侨联等党派、社团为桥梁纽带,加强与海外侨团之间的联系,推动海外华文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携手推动华文教育在其所在国的发展和传播。实践证明,厦门大学派出的大批骨干教师中就有不少民主党派成员及归国华侨,对推动对外华文教育交流合作是十分有益的。

5.建立两岸教师交流合作的平台。在华文教师的培养上,两岸大学有不同的特点,台湾有的大学把中华文化融入,着重品行修养和人文理念;大陆高校也有很多特点,比如请台湾的大学教师到大陆的大学授课,大陆的教师也可以到台湾上课,招聘台湾教师和毕业生赴国外当汉语教师。另外,促进教材编写出版和师资培训工作。加强两岸华文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求同存异,分工合作,共同加强华文教师培训,编写华文教材,努力覆盖海外华文教育的幼儿、小学、中学、大学等完整教育体系,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本土化。

6.相互认可华文教育的认证标准。讨论一个两岸都可以接受的华语教育的统一标准,可减少两岸海外华文教育关于标准的矛盾冲突。面对蓬勃发展的海外华文教育,大陆推出了“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成绩达标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在华文师资培训方面,国家教育部推行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也为海外华文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教师。相互认可两岸不同的认证标准,有利于海外华文教师队伍的流动,加强华文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减少两岸因为认证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增进团结,扩大海外华文教育的影响。

总之,作为中华文化的共同传承人,两岸在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方面,需要打破多年隔阂,以更加灵活的政策、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开放的心态开展合作与交流。两岸高校要紧紧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和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探索两岸对外华文教育交流合作的有利途径,努力促进两岸文化的融合,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关于吉林省欧美同学会(吉林...
· 关于举办“东北师范大学第二...
· 统战简史培训会通知
· 关于召开统战例会的通知
· 关于做好市统战理论研究会第...
· 关于征集政协提案线索的公告
· 关于召开“双岗建功创佳绩,...
· 关于东北师范大学统战系统学...
· 关于召开“无党派人士学习习...
· 关于召开统战系统新学年工作...
· 关于举办黄大年生平事迹图片...
-更多-

               Copyright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编:130024 电话:0431-85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