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理论研究>>正文
 
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功能及其创新方向探索
2012-09-03 黄子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抓紧抓实抓好,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高校人才荟萃,党外知识分子众多,是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如何团结和引导这一部分人,以稳定、和谐、团结的精神风貌突显高校的文化软实力,探索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功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向,真正充分地发挥其化人作用,是高校统战部门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应该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功能及其重要意义

20 世纪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一词,是指包括凝聚力、文化认同以及价值同化等在内的无形力量。软实力涵盖了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无形影响力。其中,以文化价值感召力为核心的国家文化发展实力即文化软实力。对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文明的国家来说,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构成中的核心内容。大学作为孕育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的组织形式和制度结构的基地,是国家软力量的发源地。而高校的统一战线工作正是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功能是指高校统一战线建设所具有的,能够将统一战线的所有成员团结起来,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以推动学校、社会不断发展为共同目标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功能。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并于2010年按计划按步骤全面开展。可见,文化软件力在当前形势下具有独特而且突出的地位。

统一战线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塑造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看,党外代表人士基本上是高级知识分子,而且统一战线其他方面的骨干力量也大多具有较高文化水平。高等院校聚集了大部分的知识人才,因而是开展统战工作的主要阵地,最能发挥其文化软实力的塑造功能。如何通过统战工作将高校统战成员的文化内涵激发出来形成合力和共同价值观,是创新文化软实力塑造的根本方向。

创新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是高校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客观需要。统一战线的内部成员,在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方面都有所交集。在高校中,包括党外人士在内的广大师生员工,有着对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和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带动全体师生员工在荣誉感、成就感、幸福感等方面不断提升的共同愿景。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和具体情况,片面追求“有同无异”是不可能的,高校必须通过统一战线工作,以大局意识和共同目标为核心,求同存异,形成文化合力,共谋发展。

创新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是高校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举措。高校统战成员的职称、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优势明显,其间不乏知名专家学者及学科带头人、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人。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发展离不开他们,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乃至生态文明发展同样离不开他们。统一战线成员的贡献与高校的统战工作分不开,高校支持他们深入调研,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为广大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为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提供了保障。

创新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是提升社会人文素养、助力国家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法宝。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具备了新的特点,主体意识增强,渴望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竞争意识增强,渴望在高校乃至社会事业发展中有所建树;民主意识增强,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价值取向多元,信息敏感度高且易受影响。这些特点给统战工作带来新的课题,如果能够有效创新文化软实力塑造,则有助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否则,反而削弱自身力量而为敌对势力所利用。

二、当前高校统战工作塑造文化软实力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文化发展不够充分

高校统战文化,作为一种“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校园文化建设法宝,本应受到高度重视、大力弘扬。但当前高校统战文化的发展却相当不充分,在校园文化成果中所占分量不大,直接影响其文化软实力塑造功能的发挥。

1、文化传播未成格局,体系化发展仍难实现

当前高校统战信息的传播途径不多,往往局限于校园的新闻报道,未能积极有效地策划体系化传播,统战教育活动实施力度相对较弱,没有达到文化凝聚的目的。统一战线成员众多、层次明显,在宣传、教育、沟通等方面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方法十分不可取;另外,统一战线不断发展,无论是时代背景、政策制度、组成人员、党派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原来的工作思路和思维模式来框套今天的形势局面,会妨碍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统战工作中的贯彻体现。

2、统战理论研究少有热潮,学术氛围难以深厚

统战理论研究少能真正形成热潮,研究动机、目的渗杂,许多研究往往出自统战干部队伍,统战对象本身关注统战理论研究的不多,其热情更多地倾注于自身所在的学科专业,割裂了学术探讨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统战对象如果不关注统战理论研究,统战工作的发展将面临着路越走越窄、人越走越少的危险。理论研究少,自然也导致学风不盛。在高校,对统战知识及相关课题进行主动了解、深入学习、开展调研的学生少之又少。学生干部等精英骨干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却比较陌生,忽略了对民主党派的了解和对统战知识的学习。

(二)组织松散合力不强

高校统一战线党外人士众多,要想万众一心形成强大的无形力量,必须在全面发展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做好组织工作。组织工作不力将导致人心涣散、团结意识减弱,削弱校园软实力。

1、对民主党派组织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民主党派众多,党派性质不一,但其间区别常被忽略。主管部门重视统战工作,但将统战对象作为整体对待,缺乏细节意识,导致对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建设,如换届选举、人才梯队建设等,未能给予分类指导、具体协调。尤其是统一战线的“三支队伍”建设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强民主观念教育弱、思想认识到位贯彻落实缺位等问题。

2、对民主党派活动参与程度不够

高校统战部门支持民主党派活动,为其提供经费、场所等多种便利。但由于统战干部这一支力量建设相对不强,存在人手不足现象,在活动参与方面做得不够,未能有效融入各民主党派群体当中,与广大党派成员加强联系、深化关系、做好朋友,导致随行调研、交友联系等制度无法落到实处,造成部分成员产生孤立感、边缘感。

(三)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建设,一是对已有制度进行健全完善;二是对原有但已过时的内容进行改造更新;三是根据新情况建立新制度。制度建设滞后,反映出统战工作在塑造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仍然不高。

1、对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呈现出来的新趋势新特点认识模糊估计不足,制度创新进程缓慢

新时期高校民主党派不断发展,成员不断增多,由于密度较大且存在不同利益趋向,同时也伴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所造成的个体间、个人与高校之间的矛盾冲突,传统的统战工作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原有制度无法适应时势发展,造成文化软实力在基础层面的分解与弱化。部分统战工作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制度是根基不能随意改变,倾向于以不变应万变,通过临时的变通和具体工作的调整来应付局面变化。实质上种种个案所表现出来的变化已经反映出统战工作制度亟需变革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缺乏大统战格局意识,统战制度无法融入高校整体制度建设

构建大统战格局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目标,但在制度建设方面往往格局较小,不成体系。统战工作制度不能仅仅是统战部门的制度,也不能仅仅是对统战部门提路线、方针、任务、要求的制度。在学校的制度体系中,统战工作应该被纳入到各个部门的制度建设中,统战部门之外的各个部门都应该对统战工作尤其是其文化软实力发展有一定的配套制度内容。同时还应该融汇到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细则中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抓统战、齐心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高校统战工作塑造文化软实力的创新方向思考

(一)树立和践行共同价值观,形成本质性合力

软实力以及文化软实力更多地体现为人们共同的精神力量和思维向度。而人们在精神、思想、意志等方面所具备的力量均受其价值观的本质影响,可以说,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文化软实力的每一个发展进程。因此,高校统战工作应以此为切入口,引导统战成员树立和践行作为共同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本质上形成合力。

首先,落实求同存异、谅解包容的统战工作精神。推动统战成员在具体实践和精神升华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精神需求、价值取向、政治理念,超越具体的利益关系和经验差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专注于共同的价值观,形成鲜明而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其次,延伸现有平台,全力加强宣传教育。现有统战平台包括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活动平台,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工作平台,以党外人士为对象的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在党外人士参与学校改革发展重大决策,助力民主党派组织不断发展和民主党派活动后勤保障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应充分拓展平台的影响力,抓住载体创新载体,高效传播共同价值观并汇集力量。

第三,对形成合力和共同价值观这一目标进行实效评测。统战工作是否使文化软实力发展取得进步、产生文化建设成果,是否使广大师生尤其是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和体系化的知识教育,是否在校园中产生一定的文化氛围,是否能够引起学习热潮并推动统战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等等,这些都应成为衡量工作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

(二)重视民主党派组织建设,通过组织整合力量

对于民主党派来说,组织建设的发展是整合力量、激发其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主要途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包括各民主党派中央委员会、省委会、市委会、县委会中的委员以上人士,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和年轻优秀的后备干部。这支队伍中的大多数属于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凝聚力、影响力等文化软实力要素很大程度取决于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水平。只有提纲挈领激发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创造力,才能汇集主要力量、整合分散资源,塑造好文化软实力。

第二,过好组织生活,增强党派成员向心力。当前高校民主党派的组织生活有弱化现象,组织生活内容简单、方式单一,无法有效凝聚人心。文化软实力的塑造需要稳定、成熟的仪式和集会来巩固和强化党派成员的集体意识与共同认知。组织生活松散意味着整个组织架构的松散。所以应当协助民主党派将组织生活发展成为壮大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载体,通过有形的活动塑造无形的合力。

第三,以主题活动为契机,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传播共同价值观。民主党派的主题活动能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强化组织的整合力,借用多种途径形成有利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氛围,不断地引导、规范成员的行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潜移转化地被各民主党派成员所接受,并成为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生活习惯,成为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主旋律。

(三)针对具体情况,突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统战工作组织松散合力不够主要原因在于队伍建设平均用力,未能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的进行建设发展。“三支队伍”中统战干部队伍的建设不够完善。统战工作的高层决策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统战干部去执行和操作,党外代表人士规模较大需要充足的统战干部去组织和协调,但这两个方面仍然是当前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在“三支队伍”建设中突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在统战干部队伍建设中抓好数量适度增加、质量快速提升两个方面工作。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需要足量高质的统战干部在各个层次上发挥作用,当前不少高校统战人员编制少,维持在原来的水平长时间没有变化,无法适应大规模统战对象的组织工作,仅有的统战干部无法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投入到相应的学习调研中去,导致素质提升困难、人才队伍质量水平上不去。统战部门应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细致调研,协同相关部门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四)建立考核体系,贯彻落实制度决策

推动统战工作在塑造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科学化、规范化,应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建立考核体系,抓好制度落实:

一是考核主体。高校应落实一个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对党组织统战工作进行考核,考核主体必须制定较为完善的量化标准,其涵盖面要广,指标内容要细。考核主体依据标准,客观、公正地进行考核。一方面是要考核包括文化软实力塑造在内的工作成效,另一方面是要将具备统战意识和完成统战任务作为各个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来进行检查。

二是考核制度。考核量化的主要目标是要把统战工作纳入学校党建目标管理体系,把统战理论政策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和高校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分层次、按内容制定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考察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考核制度的制度要紧扣这些目标,确保标准制定、考核运行有中心有旨归。同时配套相关的奖惩制度,共同推动统战决策全面执行、统战任务顺利完成。

高校统战工作任重道远,如何创新其文化软实力塑造功能是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当中的思考重点与创新方向,我们必须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坚持探索开拓,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向,不断发展和完善统一战线,将人心凝聚起来,推动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

 
· 关于吉林省欧美同学会(吉林...
· 关于举办“东北师范大学第二...
· 统战简史培训会通知
· 关于召开统战例会的通知
· 关于做好市统战理论研究会第...
· 关于征集政协提案线索的公告
· 关于召开“双岗建功创佳绩,...
· 关于东北师范大学统战系统学...
· 关于召开“无党派人士学习习...
· 关于召开统战系统新学年工作...
· 关于举办黄大年生平事迹图片...
-更多-

               Copyright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编:130024 电话:0431-85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