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我校举办“数智时代新文科研究工作坊”第七场学术报告会,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学科带头人熊琦教授应邀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全球趋向与本土选择”为题作了报告。我校社会科学处、党委统战部、政法学院、相关师生140余人聆听了报告,政法学院院长尹奎杰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报告中,熊琦教授谈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已在全球范围内对著作权制度形成双重挑战:一是在输出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认定与权利归属问题;二是在输入端,机器学习使用他人作品的合法性争议。他通过“文生图”“文生视频”等案例,生动阐释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多元应用场景及其法律边界,并强调“自然人参与创作”作为各国共识的核心地位。随后,熊琦教授围绕全球法律立场的差异性,深入剖析了美国延续创新激励的个案认定模式、欧盟自然权利观下的严格监管倾向以及日本支持技术发展的柔性立法选择,揭示技术领先型与追赶型国家的制度博弈逻辑。熊琦表示:我国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治理不在于颠覆性的法律变革,而是对现有制度韧性的深度适用。
最后,熊琦教授进一步强调,我国作为技术追赶型国家,应立足新文科跨学科视野,通过法教义学续造与立法调整,探索“法理基础—国际经验—本土需求”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他呼吁学界聚焦数据训练合法性认定、平台责任边界等难题,为产业合规与司法裁判提供兼具前瞻性与操作性的理论支撑。
本场报告立足法学前沿,贯通理论与实践,为人工智能著作权研究提供了全球视野与本土关切并存的研究框架。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将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探索。

初审:方 鑫
复审:吕春宇
终审:解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