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理论研究>>正文
 
论高校统一战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优势
2012-09-11 郭小聪 

作为国内开放程度和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广东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早、遇到的挑战最大、受影响程度最重。广东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和风险性凸现,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地位丧失,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为此,广东提出“腾笼换鸟”,实施“三促进一保持”系列行动,即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努力化传统发展模式之“危”为科学发展模式之“机”,取得一定成效。

自主创新是珠三角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升珠三角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新一轮的“三促进一保持”不能只是抱团取暖。因此,高校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了人才智力优势和校友资源,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实现产业升级、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冲击

1、宏观经济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30年来,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推动了广东经济发展进程。但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作为国内开放程度和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广东经济深受影响,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和风险性迅速显现。外贸迅速滑坡,投资与消费增势趋缓,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主要行业均遭较大程度的冲击。2007年下半年以来,全省经济增长放缓,国民生产总值GDP从2007年的14.7%回落到2008年的10.1%,2009年进一步回落到8.5%左右。以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广州为例,2009年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幅还不到5%,进出口同比下降18.1%,多项经济数据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

2、失业人数增加,就业压力增大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直面临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剧增的不利影响。身处经济外向度最高的省份,国际金融危机使得这些实体经济雪上加霜。各国消费品市场萎缩,外需剧减,订单大幅下降, 企业效益显著下滑,中小企业减薪裁员,甚至关停倒闭现象严重。仅2008年1至10月,全省就关闭企业7148家。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陡然下滑。

3、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

企业倒闭,工人失业, 客观上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造成相对的负面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造成极大冲击,更对人们的信心构成严峻考验。境外媒体纷纷炒作珠三角“倒闭潮”,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各方对经济运行的前景、对广东的前途充满了担忧和疑虑。

二、实施“三促进一保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为全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早、遇到的挑战最大、受影响程度最重的省份,广东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应对危机中,广东政府清醒认识到,抓住危机调整机会,以自主创新提升企业和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抢占“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发展制高点,是化危为机的关键点。“腾笼换鸟”,实施“三促进一保持”系列行动,势在必行。

1、实施“三促进一保持”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广东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金融危机使各国消费品市场极大萎缩,导致我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商品出口数量剧减;同时,劳动力、土地、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严重冲击广东原有的低技术、低成本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广东日渐失去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地位,珠三角地区依靠为外商贴牌生产的加工贸易企业普遍遭受生存危机,工人失业,经济下滑。2009年2月,广东工业增速同比增长0.8%,几乎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比亚洲金融风暴时还要低。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迫使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必须实施“三促进一保持”,引导优势传统产业乘势加快改造升级,不仅能缓解危机造成的生产、就业萎缩,有效遏止增长下滑态势,还能激活整体经济结构向好,为下一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2、实施“三促进一保持”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就是利用周期性危机淘汰落后,鼓励创新,从而实现经济复苏、繁荣,进入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经济循环。金融危机发生前,广东就强调要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但收效不明显,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经济繁荣时用不着调整,经济萧条时不愿调整或无法支付调整的成本,甚至仍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和手段去保护那些本应为市场所淘汰的落后发展方式和生产能力,结果经济危机到来,问题更加积重难返。金融危机发生后,同样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深圳、东莞、顺德、中山等地实施了企业转型升级、强化自主创新的OEM企业(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原始设备制造商)逆势飞扬,一些未转型、不创新的企业则在危机中倒下。这也再次证明:市场经济周期性调整的规律要求广东必须实施“三促进一保持”,才能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

3、实施“三促进一保持”是保持我省经济领先优势的重要途径

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和廉价的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打造世界诸多知名品牌的产品加工地,是广东改革开放早期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也是广东工业化初期资本积累的模式。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一度使广东经济占据全国领先地位。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依靠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来拉动GDP增加值的“广东制造”一直面临诸如原料、劳工成本上涨,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等重重压力,要素高成本从各个方面挤压着企业利润的增长空间,从而削弱广东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金融危机的冲击更是让不计能源资源消耗、不计环境代价、不计劳动力成本,单纯依赖“三来一补”的传统发展模式丧失了竞争优势。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不是短期的经济下滑,而是经济发展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实施“三促进一保持”,进一步实现从“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到“市场在中国”(Sold in China)、从“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的转变,成为广东摆脱改革30年后的“钝化”效应,保持经济领先优势的重要途径。

三、高校统一战线的特殊地位和优势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统一战线的传统所在、使命所在、价值所在。在当前背景下,中心工作就是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统一战线要为之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

地方统一战线充分体现融资快的优势,发挥工商联的积极作用,通过搭建“银企鹊桥”、成立信用担保公司、推动互保金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仅2009年就推动、协调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签约信贷额度达5200多亿元,解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的融资难问题。

但目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更大的客观制约:传统利益格局致使不愿转,不具备知识能力不会转,体制机制约束不能转。高校统一战线向来是人才、知识密集之地,其成员层次高、影响大、参政议政能力强,恰恰具备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需的开放的头脑、广度和深度相统一的知识能力、广泛的社会资源。一是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高校统一战线汇集着不少造诣高深、颇孚众望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在产学研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发挥参政议政的优势,为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立足本职,发挥专长,围绕经济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考察论证,提出一些好建议和办法。三是发挥专业优势,培训各类技术人才。通过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对需要实现再就业的工人、农民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四是发挥广泛的校友资源优势,拓宽民间投资,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四、中山大学统一战线“三促进一保持”系列行动

1、中山大学统一战线基本特点

一是具有优良的统战工作传统和深厚内涵。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学术底蕴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高校。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曾在中山大学开展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二是成员人数多,层次高,影响大(见附表)。目前,8个民主党派共有成员834名,其中民主党派中央副主席1名,中央委员4名,省委会正、副主委3名,省委常委5名、省委委员18名;各级人大代表17名、政协委员56名;各级政府参事8名、文史馆员17名;各级党外特邀监察员、检察员、监督员20人;归国华侨联合会会员280多名;台胞台属近150名;副高以上职称职务无党派知识分子近1100名;还有留学归国人员、少数民族师生等。三是成员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层次渐趋优化(见附图)。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是我校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附表: 党外代表人士入选各类人才工程情况

入选人才工程

入选人数

占全校总数比重

两院院士(含“双聘”院士)

5

38.5%

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5

33.3%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290

51.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

18

31.6%

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才

9

34.6%

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4

21.1%

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

3

15%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47

38.5%

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1

52.4%

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2

18.2%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2、产学研结合,服务广东支柱产业和行业发展

作为一所省部共建的大学,中山大学秉承“大学既是象牙塔,又是发动机”的理念,依托统一战线尤其是无党派人士和高层次归国留学人员的人才和学科优势资源,展开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校地合作,以共建研究院、基地为平台,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海水养殖、半导体照明和环保等领域支持各地重点产业的发展。2009年,我们在学校已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中抽取4项典型成果进行统计,自2001年以来,已累计实现产值达81.57亿元,新增利税13亿元。以海产养殖领域为例,无党派人士、生命科学学院黎祖福教授及其团队把实验室从校园搬到湛江特呈岛上,一呆就是大半年,带动渔民深水网箱养殖军曹鱼,培育出我国第一条有望成为与大西洋鲑匹敌的经济鱼类。与广东恒兴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合作,产学研科技创新模式与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明显提升了企业的对虾种苗繁育数量和质量,2009年培育的虾苗数量超过35亿尾,无节幼体数量超过300亿尾,仅对虾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就实现产值100多亿元。

图:中山大学与地方政府共建的8个研究院(中山、惠州研究院正在建设中)

3、重视调研,开展以“应对危机、科学发展”为重点的“双建”活动

开展以解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重点的专题研究之外,各民主党派还积极开展“建功立业、建言献策”活动,参与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研究,如开展我省扩大内需联合调研、“珠三角地区发展的生态化机制”等调研,提交了一批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如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府参事、民建中山大学支部主委、管理学院毛蕴诗教授主持教育部“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重大项目《金融危机下的中国OEM企业升级研究》(这是63 项应急项目中仅有的2 项重大项目之一),其中多项阶段性研究成果如《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效能转换机构——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调研报告》、《关于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几点具体建议》、《加强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逐步拓宽服务的范围——台湾推动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升级发展的调研报告》均获广东省委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等领导阅示,并转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这些建议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创业与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4、开展决策咨询,协助破解地方发展“瓶颈”

积极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无党派人士、岭南学院陆军教授主持编制《东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2009-2020)》,将全面提升东莞金融业的战略地位,对促进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都具有重大意义。无党派人士、岭南学院杨永福教授等承担“湛江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规划纲要”重大课题,形成《反思与探索: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湛江发展之路》系列丛书,对湛江市产业、城市的发展进行了中长期规划,为湛江科学发展之路的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5、共建合作平台,助推地方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等事业发展

开展送医送药、培训基层医疗工作者、举办新技术新进展专题讲座等以医疗扶贫、服务人群为重点的“爱心行动”,创立“大学医院团队”新模式,实施医疗资源共享,探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方法和途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州市人民医院与学校附属医院在眼科、泌尿外科、心内科、肿瘤等领域搭建了业务合作平台,可直接介绍疑难病例或转送危重病人到学校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学校还与省水利厅、广州市委组织部、人事局及企业等单位合作,积极开展机关干部、软件专业和工商管理人才培训。

 
· 关于吉林省欧美同学会(吉林...
· 关于举办“东北师范大学第二...
· 统战简史培训会通知
· 关于召开统战例会的通知
· 关于做好市统战理论研究会第...
· 关于征集政协提案线索的公告
· 关于召开“双岗建功创佳绩,...
· 关于东北师范大学统战系统学...
· 关于召开“无党派人士学习习...
· 关于召开统战系统新学年工作...
· 关于举办黄大年生平事迹图片...
-更多-

               Copyright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邮编:130024 电话:0431-85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