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3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参政议政的重要方面。希望大家继续增强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探索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制约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因素,导致农村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尤其是土地资源环境问题更加令人担忧。一是农村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采取粗放型甚至是破坏性的资源开采,或是超低效能的小工厂、小加工作坊的生产,给土地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有些地方昔日的清山秀水现在已经面目全非,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荒漠化的危险时刻威胁着当地的农民。二是不正确的种植方式,使土壤、地下水和空气质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农民生产过度地依赖化肥和农药,致使我们的土地遭到了永久性的破坏。
因此,引导帮助农民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根本保证。农业高校汇集着众多统一战线的重要人才,他们大多是学术上有较深造诣的农业专家,又是有着一定社会影响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充分发挥他们的人才智力优势,对于加强新农村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为农业高校统一战线人才继续发挥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研究形势、发挥优势,探讨农业高校统战成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为加强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对农业高校统战成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农业和农村的深刻变化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转型阶段,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尽快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必然对农业高校统一战线成员服务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一)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对农民培养和培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它需要培养数以百万计的精通农业科技与市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和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新农村建设目标,不但标准高而且要求全,涉及到生产经济、生态环境和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建设新农村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农业多元化的新阶段,传统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培育新产业,提高农民素质,振兴农村经济,必须靠新思路、新举措。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则更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农民,因此,农业高校统战成员服务转变农村经济方式的途径之一,就必须从培养、培训新型农民入手。由河北省委统战部、河北省工商联、河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举办、河北农业大学承办的“河北省环保型农民培训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河北农业大学民盟专家孙建设教授讲授的“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果树栽培模式,使农民转变了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了传统的大肥、大水和大树干栽培模式的落后性,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不但能够发展生态农业,还能够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提高劳动效率,从而增强了他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农业的决心和信心。
(二)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对农业高校统战成员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着力加强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以科技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多年来,我国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国农业科学研究多数仍然是属于“跟踪式”、“模仿式”或“转化式”研究,真正原始性创新的东西很少。尤其是像全国苹果岗位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明盟专家孙建设教授提出的适合生产发展的生态型果树栽培模式,服务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案例还不够多,我们的党外专家还需要针对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紧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实践中选题,广泛开展合作攻关,加强党内、党外专家的联合,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强化成果转化推广工作,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各种方式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和技术的产业化,从而为服务农村经济方式的转变奠定智力基础。
(三)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对农业高校统战成员服务“三农”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根本上要靠农业本身的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质量、空气质量、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因此,作为农业高校统战成员的专家教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按照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三农”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中,首先,需要创新自己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同时需要转变农民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其次,要深入到农村,将既具有环保性、生态性,又能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推广到农村,让农民真正体验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好处。
二、农业高校统战成员在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优势
农业高校在建校初就确定了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传统办学理念,这种理念在农业高校的教职员工中已经根深蒂固,而统一战线成员在农业高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大多是学术方面的专家教授,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份和与社会交往广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农业高校统战成员对“三农”有着深厚的历史情感
农业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农业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始终恪守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始终把农业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把农村作为科研的课堂,把农民作为真诚的朋友。农业高校已经与农业、农村、农民结下了浓厚的感情。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农业高校统战成员,他们对“三农”有着天然的历史情感,再加上他们党外人士的身份,使他们对解决“三农“问题更感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他们长期与农民打交道,对农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有的党外专家由于长期与农民交往,即使退休以后,还坚持到农村为农民提供服务,他们已经把那里当成了第二故乡。他们在为农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增强了对农民的感情,同时也使他们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实现。
(二)农业高校统战成员具有服务“三农”的学科优势
农业高校在学科设置中始终是以农业学科为依托,他们有一批全国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省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一大批以农业学科为优势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和硕士点学科,有一批以服务“三农”为优势的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在服务“三农”问题上具有其他高校无可比拟的优势。农业高校的统战成员大多都是学校的技术骨干和专家学者,如:河北农业大学的民盟专家、小麦首席专家李雁鸣教授,2004年以来主持参加了国家“十五”和“十一五”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黄淮海中北部(河北)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主持研创的“冬小麦缩距增行减水调肥节水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应用,连续5年刷新或保持全省小麦最高产量纪录。“河北平原区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技术成果在河北省的应用,累计增产粮食66.1万吨,增加经济效益110.8亿元,节水50亿立方米。该项目200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农业高校统战成员有着服务“三农”的优良传统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不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统一战线时刻反映着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在协调、整合、发挥和服务社会方面,统一战线始终发挥着重大作用。当前,农业高校统战成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高校由于建校初确定的服务“三农”宗旨,致使农业高校的统治成员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服务“三农”的优良传统。河北农业大学自1979年开发太行山以来,作为“太行山道路”创始人之一的民盟专家王健教授,在开发太行山之初,就汇集了一大批党内党外专家开创了一条为“三农”服务的“太行山道路”,他们长期工作、生活和服务在农村和山区,代代相传,形成了服务“三农”的优良传统,他们将毕生的精力都用到了服务“三农”中,为我们今天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精神基础。
三、农业高校统战成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分析
(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创新团队,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撑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它使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更加清晰,也更加明确了发展的内涵。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发展生态农业。因此,作为农业高校统战成员,要想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优质服务,首先,要根据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学科特色和优势,明确定位,找准重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其次,要充分发挥农业高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积极参与跨系统、跨产业的合作,大力开展集成创新,善于与其他学科的专家教授联合、争取社会相关部门的支持,打造大的科技创新团队,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提供更大的科技力量。第三,要坚持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把农业、农村、农民遇到的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直接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指导和行业协会的服务等,努力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二)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农民培训,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人,它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头脑的新型农民,带头走生态农业之路。因此,农业高校统战成员要发挥统战成员特殊的身份和与社会交往广的特点,积极呼吁和争取政府与社会对农民培养和培训的关心与扶持,要充分利用农业高校集农业、科技、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性,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由河北省委统战部联合河北省工商联、河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举办,由河北农业大学承办的“河北省环保型农民培训班”,率先为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通过培训,促使农民的传统观念得到了转变,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储备了人才资源。另外,河北省省委统战部还通过实施“百名专家、百项农村实用技术进百村活动”,推动了河北省党外专家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和影响力,这些专家教授深入到农村后,积极开展农民培训、技术指导等活动,也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三)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集社会之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优质服务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广泛调动各方面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紧围绕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中心,积极参与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首先,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统一战线专家的专业优势,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持。其次,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参政议政的优势,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供舆论支持。组织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对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协商,多搞调查研究,多谋发展之路,多献务实之策,多建有用之言。第三,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面广、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重要的物质力量。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努力做好各方面人士,特别是有经济实力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到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中来,为直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入现实的物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