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波大学是一所侨资大学
宁波大学于1986年由前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率先捐资创建,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建校之初,根据原国家教委的指示,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高起点地开始了办学历程。1992年列为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1995年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建设大学;2003年,接受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2007年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现有学科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等十大门类。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5000多名,各类研究生3400名,外国留学生近200名,成人教育学生18000多名。设有19个学院,拥有3个博士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资格,72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2307名,其中专任教师1300名,有正高职称人员296名(含附属医院),副高职称人员724名,有博士学位人员383名。
24年来,宁波大学的飞速发展,得到了众多海外“宁波帮”人士的鼎力襄助。建校至今,共有包玉刚、邵逸夫、王宽诚、赵安中、李达三、曹光彪等60余位“宁波帮”人士捐资4.5亿多元人民币用于学校的各项建设。“宁波帮”人士对宁波大学的巨大物质支持和他们“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高尚情操,已成为宁波大学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考察宁波大学时指出“宁波大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我们侨资办学最成功的一所学校。在20多年时间里,宁波大学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发展成现在这样的规模,很不简单”,并希望“宁波大学不要辜负小平同志生前的愿望,不辜负全世界的‘宁波帮’,包括包玉刚先生这样的‘宁波帮’和整个侨界的期望。希望宁波大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努力建设成为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院校”。
二、实施“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历届领导班子都认识到:做好海外统战工作,尤其是“宁波帮”工作,是宁波大学统战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学校高度重视“宁波帮”精神的文化内涵及其潜在的价值, 2006年7月,经过前期调研和征求意见,学校党委会审议通过了《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五年规划(2006-2010年)》。
1.实施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的目的
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以“爱国爱乡、创新创业”的“宁波帮”精神为主题,集中宣传与研究海外“宁波帮”人士的创业观、经营观、财富观、教育与人才观,通过总结海外“宁波帮”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成功经验,为师生提供借鉴和启发。同时,营造创新、厚重、大气的具有海派风格的校园文化,为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和创新型高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与精神动力。
2.实施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的总体工作目标
一是把“宁波帮”精神作为师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使宁大校园文化具有“爱国爱乡、创新创业”的“宁波帮”精神特色,力争在全国高校中有一定的影响,在师生中形成较高的影响力。
二是使宁波大学成为海外“宁波帮”研究的重要基地。以传记、话剧、动画剧为重点,形成一系列海外“宁波帮”创作与研究的成果。
三是有效拓展海外统战工作局面。“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的实施得到海外“宁波帮”人士和省市侨务、港澳台事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宁波大学与海外“宁波帮”人士形成良性互动,服务于学校科学、和谐地发展。
三、五年来实施“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取得的成效
五年来,学校启动并深化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积极拓展海外统战工作,促进学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深度挖掘“宁波帮”文化内涵
将“宁波帮”精神提炼为“爱国爱乡、创新创业”,通过开设《“宁波帮”与宁波大学》专题讲座等方式,把“宁波帮”精神作为师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校领导和专家给每一位刚来到这个学校的新生,介绍“宁波帮”的历史,宣传包玉刚、邵逸夫、陈廷骅、王宽诚等代表人物的创业经历;讲述宁波大学在广大海内外“宁波帮”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建设和发展的历程,希望广大同学学习和弘扬“宁波帮”爱国爱乡、创新创业的可贵品质。
2.培育校园文化品牌
每年举办一次“宁波帮”文化节。到2010年,已经举办四届,一届一个主题,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四届“宁波帮”文化节主题分别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宁波帮与改革开放”、“‘宁波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感恩于心,回报于行”。文化节的活动也各具特色,先后开展了“沿着宁波帮的足迹”系列活动;参观“宁波帮”人士故居、“宁波帮”博物馆;先后邀请“宁波帮”人士:浙江省爱乡楷模、香港通用控股(集团)主席叶杰全先生,香港九纶纺织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李景芬小姐,台湾东南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英龙等来校作专题讲座,讲述个人的艰苦创业经历和人生感悟,让学生直接感受“宁波帮”人士的精神等。
3.支持海外“宁波帮”研究与创作
鼓励教师进行甬商研究,承担省市课题研究,设立基金,扶植“宁波帮”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学校已建立起一支一流的“宁波帮”研究学术队伍,至今,学校教师已承担省市研究课题数十项,出版“宁波帮”人士传记10多部。2010年,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帮”研究中心在宁波大学设立。2010年5月,文学院谭朝炎教授创作的“宁波帮”题材长篇小说《上海绅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同时,鼓励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宁波帮题材的话剧,累计共上演四部话剧,展示了有品位、有内涵的校园文艺演出。包括“宁波帮”题材话剧《风雨半生路》(以包玉刚为原型)、《新传薪商人》、《四明银行1938》(根据小说《上海绅士》部分情节改编,作为镇海区宁波帮文化旅游区开游系列活动之一在宁波港海员文化中心公演)和2010年上演的反映两岸青年互访活动的《台北之约》,每次演出都在校园内产生轰动效应,一票难求。
4.坚持开展好甬台青年交流互访活动
宁波大学是祖国大陆最早一批开展两岸青年学生互访的高校之一。自1993年起,学校在市台办、市台胞台属联谊会、台北市宁波同乡会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甬台两地大学生夏令营活动,至今已开展15次互访活动,期间,前后有7批在台宁波籍大学生回乡参访交流、寻根;学校先后组织了8批优秀大学生赴台访问,与台湾大学生开展交流和联谊。通过这项活动对增进两地青年学生的友谊,推动宁波市大专院校与台湾有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产生了积极作用。
5.以文化交流为纽带增进与“侨”的感情联络,争取更多支持
学校充分利用“宁波帮”人士提供的各种捐赠,积极推进学校各方面建设,以学校发展回馈“宁波帮”捐助。近年来,学校成立了发展促进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用于联络热心人士,并通过他们联系更多的侨资捐赠;学校还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家成立了基金会以加强捐赠资金的管理。校领导每年多次安排对捐赠者的走访联络,在日常工作中精心管理捐赠项目,注意感恩的表达和感恩文化的培育。今年6月,校长聂秋华带队应邀赴港参加香港甬港联谊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晚会,组织师生为晚会带去了精彩的地方特色文艺节目,得到了在场宾客的称赞。2007年底,由香港宁波旅港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李达三博士任团长的“薪火相传•香港宁波帮家乡之旅”代表团一行100多人莅校参访,宁波大学成为众多海外“宁波帮”人士返乡寻根的一片热土。
一位大学生毕业之际,在校园BBS留言说,毕业以后最美好的愿望,是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能像海外的“宁波帮”一样,回来捐一座楼,做一次讲座。这种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意义深远,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永恒动力。宁波大学实施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的实践,是统战工作与学校发展相结合、统战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有效尝试,也是统战工作宣传与研究的积极探索。2006年,荣获浙江省“统战工作创新奖”,2008年,入选《宁波发展蓝皮书》。今后,宁波大学将坚持不懈地开展海外“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充分利用海外统战工作已经结出的累累硕果,着力提高质量、提高档次、提高地位,办出学校的特色,办出学校的水平,不辜负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不辜负众多海外“宁波帮”人士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