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探索做好高校无党派人士工作的途径,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做好新时期新阶段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标准,准确界定,建立好无党派人士队伍
建立好无党派人士队伍,首先要准确把握新时期无党派人士的界定标准,正确认清党外知识分子和无党派人士的区别,这是开展好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对无党派人士的界定标准缺乏正确的理解,不能把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准确区分开来,所以在开展无党派人士工作中存在着盲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
中发[2005]5号文件,明确提出,统一战线中的无党派人士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无党派人士要具有无党无派身份,即没有参加任何党派。这是首要条件,但绝不是唯一条件。二是无党派人士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三是无党派人士须对社会具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其所从事的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四是无党派人士具有统战工作对象身份,但一般不与其他统战对象交叉的人士。无党派人士与党外知识分子的主要区别:一是参政内容和方式不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是多党合作制内的参政,其参政点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是履行公民权利的一般政治活动。二是影响的领域不同。无党派人士的影响主要在政治领域,党外知识分子的影响主要在专业领域[1]。
根据文件对无党派人士的界定标准,以及无党派人士与党外知识分子的主要区别,党委统战部门要深入调查,摸清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情况,并与组织、人事部门对党外知识分子中符合无党派人士标准的人员认真进行确认,并在确认的无党派人士里选出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无党派代表人士,一并报学校党委进行研究,最后确定无党派人士及无党派代表人士名单。统战部门要根据学校党委确定的无党派人士及无党派代表人士人员名单,建立好其基本情况档案,并加强对档案的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有关内容。学校党委要根据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变动情况,不断调整其结构、数量,把住入出口关,使无党派代表人士能保持新老交替,以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统战工作的需要。要有目标有计划地保留一批无党派代表人士在党外为党工作。统战部门要重点做好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工作。
二、提高认识,为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一是充分认清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对高校发展建设和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到在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中,不仅包括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而且包括了共产党与广大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有利于维护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高校无党派人士具有人数多、联系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做好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无党派人士的工作,有利于巩固、发展、壮大统一战线队伍;有利于调动建设高校的一切积极力量,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参与高校管理工作,可以集中各方智慧,为学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促进高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二是切实加强对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的领导。高校要认真学习中发[2005]5号、统发[2004]2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不断加大无党派人士工作力度,把无党派人士工作与民主党派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部署和贯彻落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党委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认真抓的领导机制。努力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之形成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良好格局。
三是努力健全完善统战工作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有关精神,坚持重大决策事项事前与无党派代表人士协商,坚持重大庆典座谈活动邀请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努力推进统战工作制度落实的规范化、程序化。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听取意见制度、情况通报会制度、交友联谊制度、走访慰问制度、支持党外人士发挥作用制度、学习调研制度等,为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提供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