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为建设创新型吉林增强动力
1.吉林省R&D经费总量较小,增幅较慢
近五年来,全国科技经费支出(R&D)支出增长率约为20%,2011年比2010年增长23%。吉林省R&D支出虽然从2007年50.9亿增长到2011年的89.1亿,但是,经费年均增长率只有16%。增长幅度落后于全国水平,更远远低于我们的邻近省份,2011年黑龙江省R&D经费支出为128.8亿,辽宁省为363.8亿,发达省市江苏、广东、北京已经达到1000亿左右。
2.吉林省R&D经费占GDP的比重偏低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国家逐年加大科研投入力度。R&D投入强度,也就是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国家从2005 年1.32%提升至2011 年的1.84%。与全国科研投入强度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情况相比较,吉林省的科研投入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2005至2011 年吉林省科研投入强度一直徘徊在1.0%附近,在2008 年更达到了五年来最低水平,跌至0.8%,即使在科研投入强度最高的2009 年,科研强度达到1.12%,与全国水平还相差0.58%。2011年我省R&D投入强度的0.84%,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4%,也低于邻近省份黑龙江省的1.02%和辽宁省1.64%。
3.建议
科技投入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即使在投入主体基本企业化的美国,政府在科技投入的主导地位也从未动摇。而对于自主创新基础比较薄弱的吉林省,政府科技投入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必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二、调整政府投入结构,合理安排各类研究的投入比例
1.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少
2011年,吉林省基础研究支出8.9亿,增幅10%,占R&D支出总经费比例为10%,占政府支出经费的比例为26.6%。这个数字是全省基础研究支出,包含国家的投入和吉林省的投入,作为吉林省基础研究投入的主要机构,吉林省科技厅在基础研究的投入为2000万左右。
2.基础研究项目单项经费偏低
目前,吉林省基础研究项目单项投入在8万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经费在80万左右,如此大的差距,不利于吸引科研人员开展面向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内容;同时,由于基础研究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主要类型,这种资助强度,也不利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
3.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科学研究活动,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实验发展三个不同阶段构成,三者之间就像树根、树干和树枝的关系。过度重视应用研究而忽视基础研究,会使得应用研究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虽然在短期中应用研究可以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没有雄厚的基础研究作为根本,就不会出现真正的理论创新和技术革命,应用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也会失去动力,目前科技成果转化难度之一就是技术含量偏低、创新型不强,因此,要科技大树健康成长不能舍本求末。基础研究需要的科研投入量较大,而且周期长,收效慢。正因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有相对长的滞后期,基础研究的投入更应该主要由政府来完成。
4.建议
应适度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单项资助额度,减少资助规模;同时,在应用研究领域,有些研究是与吉林省的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那么这部分应用研究的投资我们也赞同应该由政府来完成;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项目,完全可以通过与相关领域的企业合作完成。
三、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为吉林省科技发展夯实基础
1.吉林省基础研究平台数量多,是科技创新重要基地
吉林省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所,吉林省重点实验室44所。为吉林省基础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2006年到2010年,吉林省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情况来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占全国的2.1%;技术发明奖占全国的2.5%,;自然科学奖占全国的6%;2009年达到10.7%,可以说吉林省的基础研究要比应用研究平均水平高,而这些获奖人基本都是重点实验室主要成员。
2.吉林省对基础研究平台支持支持力度偏低
目前,除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在建设期(2年)有30-50万建设经费外,省里再没有其它形式的投入,对国家和部委在我省设立的实验室也没有配套支持,各实验室只能自谋出路。由于实验室日常维持经费的匮乏,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修理都成了大问题,由于这些仪器设备多数是国外进口的,所以维护与修理费用非常高,为了补充这部分经费,有的单位把使用费定得非常高,很多人因为测试费用高,而放弃使用,严重制约了昂贵仪器的使用率,也影响了基础研究的发展。
3.建议
给予每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不低于每年30万元的运行经费,对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以给予一定的运行经费,鼓励高水平科研机构瞄准吉林省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研活动,为吉林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做出贡献。
省政协委员 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