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资料披露,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有3.6亿之多,互联网普及率达26%,其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网民们交换信息、发表意见,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舆论势力,是社会舆情的晴雨表,各级政府应予以充分重视。
胡锦涛同志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网络能够最直接、最广泛、最快捷的反映社情民意,是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掌握群众情绪,体察群众关注热点的“绿色通道”。网民们借助网络这个“互联互通,自由表达,平等对话”的载体,对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发表议论,以至对行政、执法进行监督和对腐败现象举报,是公众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热情和有序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的表现,目前,网络问政已渐成风尚。
网民们对突发性的事件也十分关心,而且越来越不满足于说说而已,不仅通过网络对发生的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参与事件的跟进报道,影响事件发展的方向,甚至参与线下的行动。而网络民意是“双刃剑”,一方面由于网民的呼吁和参与有助于政府对事件的处理,促进事件的解决,张扬社会公平和正义;另一方面,网络民意也难免带有非理性倾向,走向偏激并起到煽情作用,反而不利于事件的处理,以至激化矛盾,容易酿成群体事件。
综上可见,采取措施积极、妥善的应对网络舆情,是事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接受群众监督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去年12月中旬,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已有网友留言42万条,38位省委书记、省长,90多位地市级领导干部公开回应网友留言,7000多项网友问题得到落实解决,政府与民众形成网上良性互动,被称为2009年民主政治的新亮点。笔者以为,我们省也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采取措施,更积极主动、更有章法地应对网络舆情。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市(州)、省政府和省直各主要部门要开设网络留言板和邮箱,确定网络新闻发言人,建立和进一步健全信息发布制度,使其规范化,主动参与网络舆论,答复网民留言,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责成有关部门予以落实,并及时在网络上向网民反馈;
二、县以上各级政府和省直机关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要关注网络舆论,要把了解网络舆情作为调查研究的一种方式,在百忙中也要列为工作内容之一,提倡在适当时机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问题与网民在线交流,成为“网友”,把网络交流看作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平台;
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宣传部门和调研机构要将筛选网络信息、掌握舆论动向列为工作内容之一,并及时归纳、分析重要信息供领导决策参考;
四、将应对网络舆情纳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有所准备。遇有突发事件采取公开、透明的工作方式,主动、及时的发布权威信息,防止网络讹传,既不掩饰事件真相、尊重网民的话语权又加强正面引导;
五、加强主流新闻网站阵地建设,各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学、协会要对本单位设立的网站真正负起领导责任,配备得力人员,梳理、澄清有关信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同时,报纸、电视、广播、刊物等传统媒体也要关注网络信息动向,把网络民意纳入主流舆论中,
六、建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就妥善应对舆情、建立领导机关与网民良性互动机制问题联合发个文件,提出要求,加以规范。
省政协委员 谷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