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幸福长春”的总体目标, “幸福长春”就是要把长春建设成一座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的幸福城市,就是要把长春建设成一个人人安居乐业、家家丰足美满、处处和谐安定的幸福之城。近几年来,长春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最具人情味的城市。这一切无不昭示着作为汽车之城、电影之城、大学之城的长春正在向长春人们所期待的的幸福之城的美好愿景大步地迈进。
然而,“幸福长春”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殷实富足、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更重要的是各级阶层、各个年龄段的长春市民对当下生存环境、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作为工作在中学教学一线的政协委员,在教育教学中与中学生朝夕相处,了解并深知当下中学生课业的繁重和学习的辛苦。早上天还未亮就来到学校,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到家,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我曾在我所教的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做过调研,主要调研的问题是:“你觉得现在幸福吗?”“你认为幸福和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从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看,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感到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压力大、无自主支配时间、人际交往困惑以及与家长的代沟成为他们烦恼的主因。概括起来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其一是孤独。衣食无忧、物质丰富、集父母亲族的爱于一身的当代中学生应该是幸福的,然而生活上的富庶却无法弥补内心的孤独。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缺少来自兄弟姐妹的沟通交流,源自内心的声音无人诉说——父母虽然关心,生活上可能无微不至,但认识上的代沟、观念上的分歧也许更是每个家庭都有的实际问题;学校里有老师,有同学,学习上的事情可以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询问,但个性的封锁阻碍了同学间的交往,没有朋友,也不懂得交朋友;回到家里,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对的更多的是做不完的作业、练不完的习题,偶有轻松时刻,那也是沉浸在电脑游戏、手机网络中虚幻的空间,鲜有同学朋友间的交往。
其二是睡眠。睡眠严重不足是当下许多中学生认为不幸福的原因。“能睡懒觉是最幸福的。”“最幸福的事情是早上七点以后起床。” “早上不用起来补作业,可以睡久点。”“一觉睡到自然醒。”“回家可以好好的睡觉,不用再想学习。”而实际情况是在长春、在我们城市的初中高中,早晨七点钟就已经开始上课,学生六点钟就得从被窝里睡眼惺忪地爬起来,离学校远的学生还要起得更早,迷迷瞪瞪中来到学校,强打精神上了一天的课,八九点钟才回到家,又要赶作业,还要做练习,初高三更是得十一二点钟才能睡觉,这样日复一日,难怪“睡个懒觉”“一觉睡到自然醒”成为学生幸福的奢侈梦想。
其三是压力。对中学生而言,学习是主要的任务,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讲求“学而优则仕”,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但“中考”、“高考”这两根指挥棒还是影响着家长、老师以及学生本人对中学生的评价。在升学的压力下,学习成绩必然成为家长、教师的焦点,同时学生本人也必然将其作为衡量自己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很多学生都表示自己的学业压力巨大,每天都在为考试和升学而苦恼犯愁,并常有“自己很努力,成绩就是没起色”的感慨。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爱好和兴趣,但都不得不将它们让位于写不完的作业,练不完的习题,考不完的试卷。而且学习压力过大将使学生产生紧张、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导致出走、自杀等恶性事件。
其四是单调。生活的单调是中学生不幸福的又一重要原因。“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曾经的梦想、兴趣、爱好全都化为乌有。”“学习压力自不必说,天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烦死人。我的要求不高,只希望每周有一整天自主支配的时间,可这都成了奢望,周末时间几乎被各科辅导班占满。”“学数学、学外语,我最想学会怎么才能高兴起来!”从这些看似孩子气的牢骚话中可以看出当下中学生生活的状况。学校里安排的课程满满的,主科、副科,上午、下午,连同晚上,学生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听课、做题中度过的,体育课、音乐课便成为学生们翘首期待的课堂,若能有一次两次体活课,那就成了盛大的节日。曾经的春游、元旦联欢更是因为安全而成为学生们的海市蜃楼。在这样的单一无聊的学习中,快乐从何而谈,幸福到哪去找?
除此之外,信仰的缺失、目标的迷失、梦想的破灭、成绩的滑坡等,也在影响着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在建设幸福长春的大背景下,改善当前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切实提升当下中学生的幸福指数,势必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关注的议题。为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落实初高中新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安排课时,严控学生在校时间,从行政职能部门保证学生在校的时间安排,切实提升中学生的幸福指数。我曾经到北京、上海、南京、长沙、武汉、广州、大连等一些城市的重点中学参观调研,这些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能落实新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学生在校的时间——没有早课,八点开始上学;没有晚课,下午四五点放学。这样,就能从政策和制度上确保学生的在校作息时间,确保青少年充足的的睡眠时间,确保中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进而改变现在中学生的生存现状,真正提升中学生幸福指数。
二、作为教育执行部门的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新课程标准,严格按照当地教育职能部门的制度与政策,合理地安排教学时数,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升学生幸福生活指数。国家规定中学生在校活动总量每天不超过7小时,而实际执行起来大都超出了这个标准,少则超过1小时,多则超过几小时。过长的在校时间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挤占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另外,频繁的考试和过多的课后作业也都在不同程度上缩短了学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为此,学校必须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课程计划,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规范考试和评价工作,严格禁止违规补课,严格教辅用书管理。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到人性之美。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中学生的生活质量,提升其幸福感水平。
三、中学生的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而课余生活是这个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安排、利用好课余时间,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提升中学生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教育实施的第二课堂,社区的合理布局应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减少中学生在校时间,势必要求家庭和社会为孩子们提供充实而丰富的活动场所、设计更多更好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相匹配,这样孩子们才能有事儿可做,有地儿可去。可以通过整合学校、社区和各级少年宫的力量为青少年课余活动提供有效指导、帮助与服务,引导青少年通过社区服务、学习、参观、访问、调查,感受社会的千姿百态;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及网络资源增强人文素养,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还可以利用专兼职辅导教师建立以市、区少年宫为统领青少年课余生活组织、服务与指导体系。社区配套足够的活动场所让喜欢运动的中学生在体育场馆尽情释放汗水和激情;让热爱艺术的中学生在少年宫中得以尽情高歌热舞,让喜欢读书、热爱知识的中学生在图书馆、博物馆中尽情驰骋徜徉。这样,中学生们在学校、社区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参加社区实践、体育锻炼和各种兴趣活动,他们的课外生活才能更加多姿多彩,他们的中学生活才能更幸福。
市政协委员 冯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