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统一战线中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有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如社会差别问题、贫富差距和社会贫困问题、社会成员分化和流动问题、社会就业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问题。面对人民内部矛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式、新特点和新动向,要准确把握矛盾的性质,正确认识矛盾对抗和矛盾激化现象,以正确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处理好这些矛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关键词: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思路;统一战线
当前,我国各种关系和矛盾基本协调,政局基本稳定,社会基本和谐。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基本协调、稳定、和谐的前提下,统一战线中的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警惕的突出问题。我们应该在客观分析这些矛盾的特点、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以正确的理论、清醒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处理好这些矛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
一、客观认识统一战线中存在的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
当前,我国统一战线中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
第一,社会差别问题。当前,我国明显地存在着收入分配差别,以及城乡差别、区域差别等社会差别,并且呈现继续拉大的趋势,这是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深层表现。实现财富增长最大化和分配公平化两个原则的统一,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和谐的一个重要标准。但目前,我国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别持续拉大,这无疑会引发利益矛盾的不断加剧。以城镇和农村居民分配差别持续扩大为例:1978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比是2.57:1,2004年达到3.21:1。考虑到福利等因素,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比是6:1。而就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程度来看,从1997年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连续7年不超过5%,2004年增长最快为6.8%,但城镇居民收入2004年增长7.9%,城乡差距扩大趋势并没有扭转。与此同时,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内部、不同地区居民、脑体劳动者、不同行业员工之间的收入分配差别也在持续扩大。此外,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也在持续拉大,特别体现在城乡差别上。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中、西部地区分别由30%和20%下降为24.5%和16.5%。人均GDP的相对差距也进一步扩大,东部与中、西部分别由1980年的1.51:1和1.91:1扩大为2002年的2.1:1和2.61:l。因此,合理协调分配、城乡、区域等社会差别,成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紧要问题。
第二,贫富差距和社会贫困问题。目前,我国部分社会成员贫富差距趋于扩大,社会贫困凸现,这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贫富差距保持在什么水平,对一个国家稳定与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贫富差距太大,导致两极分化,会带来社会动荡,甚至使执政党丧失人心,丧失政权。基尼系数是衡量社会贫富差距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指标。据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的专家学者测算,我国的基尼系数2003年已增至0.53左右,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按照欧希玛指数测算,我国最穷的20%人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4.27%;最富的20%人的收入占50.13%,并且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人群占全国城镇居民的64.15%。贫富差距拉开在造成社会不公凸现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贫困显现的直接后果。目前我国城镇中仍有1200万人处于相对贫困中(人均年收入1059元),农村有5617万人(占农村人口比重为6%)为低收入人口。因此,解决贫富差距和贫困问题,成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迫切问题。
第三,社会成员分化和流动问题。当前,我国阶级、阶层发生分化加剧,一些新的阶层和利益群体产生了,社会成员流动性加大,构成结构发生重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呈多元化利益格局,这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表现。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成员分化加剧。首先,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和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内部关系多样化。在公有制经济中,领导者、管理者、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存在差别和矛盾;在非公有制经济中,雇员与业主的矛盾明显存在;工人阶级内部也产生了不同的利益群体,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其次,农民阶级也发生了新的分化、组合和变化,农村居民内部关系复杂化。一部分农民成为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经营者,一部分农民成为城市中新的工人群体,相当数量的农民则成为实行土地个人承包的农业劳动者等。再次,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之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在这种新变化、新分化、新组合、新矛盾的背景下,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成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首要问题。
第四,社会就业问题。当前,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供求矛盾紧张,这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直接表现。我国有13亿多人口,年龄15—64岁的劳动力有9.09亿。“十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失业人员1300多万,2300多万人需要就业。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400多万。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并且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在城市,失业问题也比较严重。民政部《2001年社会保障白皮书》指出,城市实际失业率,2000年接近10%。有些专家学者估计,目前已接近12%左右,不但超过了7.03%的失业警戒线,而且已经进入了以9.73%为标志的社会发展风险期。与此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也非常困难。我国农村劳动力4.9亿。除了种植、乡镇企业用工和到城市打工外,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因此,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率,成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紧迫问题。
第五,群体性事件问题。近些年,我国突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加,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目前,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以下特点:(1)信访和上访大幅上升。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受理群众来信不断增加。国家信访局接待群众来访批次、人次,比同期大幅上升。(2)数量增多,规模扩大。1994年至2003年10年间,群体性事件数量急剧上升,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人数逐年增长,从1998年起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3)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组织化倾向趋于提高,行为方式趋于激烈。以2001年为例,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是普通群众,居第一位的是工人,占37.7%;第二位的是农民,占28.2%;第三位的是城镇居民,占11.8%;第四位的是离退休人员,占8.2%;第五位的是个体摊贩,占3.9%,其他为教师、学生、复转军人、国家公务人员等。因此,正确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成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大问题。
以上这些突出问题,尽管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就会严重影响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影响政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二、科学分析统一战线中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与变化趋势
科学认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前提。面对人民内部各种矛盾扭结、碰撞、摩擦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局面,需要我们头脑清醒,审时度势,认清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新形式、新特点,牢牢把握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与变化趋势。
我国统一战线中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由许多矛盾构成的具有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纵横交错的复杂系统。横向的矛盾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群体之间的矛盾及各阶级、阶层、群体内部的矛盾;各民族之间与各民族内部的矛盾;执政党与他党、非党的矛盾及党内矛盾;地方、企业之间及其内部的矛盾等等。纵向的矛盾主要有:执政党、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领导者同群众之间的矛盾;上级同下级之间的矛盾;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的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消费者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表现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其中物质利益矛盾是各类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是影响、制约、导向各类矛盾发展的主导性矛盾。当前,我国的人民内部矛盾,除了必然性、根源性、主导性等特点,还具有群体性、非对抗性,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对抗性等特点。
从总体上看,人民内部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情况下的非对抗性的矛盾。利益矛盾具有非对抗性,但并不排斥矛盾双方发生局部和暂时对抗冲突的可能性以及发生激化或转化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当然,认识人民内部矛盾对抗和矛盾激化现象,必须把矛盾的对抗性质和矛盾的对抗形式作必要的区别。矛盾的对抗性质,是指矛盾由于其双方在本质上根本对立具有的对抗性质。矛盾的对抗形式,是指由矛盾的对抗性质或者其所处的具体条件所决定的矛盾双方采取的外部冲突的解决形式。如果矛盾双方具有本质上根本对立的对抗关系,而又在最后不得不采取外部冲突的斗争形式,就是对抗性矛盾。矛盾双方仅仅产生某些外部冲突的形式,而矛盾双方在本质上并不具有根本对立的性质,就不是对抗性矛盾,只能说是矛盾双方采取的偶然的对抗现象。当前,我国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但不等于人民内部矛盾不会出现对抗现象。对这种现象、特点和变化趋势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人民内部矛盾出现对抗和激化的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人民内部可能产生矛盾对抗现象,这是人民内部矛盾可能激化的必然原因。第二,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有可能转化成对抗性矛盾,这是人民内部矛盾可能激化的重要原因。第三,不同性质的矛盾交叉在一起,构成复杂的矛盾局面,这是人民内部矛盾可能激化的客观原因。第四,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状况,领导者在主观认识和实际处理方面的失误,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这是矛盾可能激化的主观原因。
人民内部矛盾的对抗和激化现象,往往表现为社会冲突。我国发生的社会冲突绝大部分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往往发端于经济领域,有可能由经济利益冲突发展为思想政治冲突,由个别冲突发展为局部性、地区性冲突,乃至全国性冲突。因此,要科学分析我国统一战线中的人民内部矛盾,认清其性质、特点和变化趋势,对矛盾性质有可能转化的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和清醒认识,从而能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三、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思路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是完成党在新世纪历史任务的重要武器。能否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关系到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党应该拿出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正确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以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第一,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这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人民内部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的非对抗性矛盾,要坚决防止用处理敌我矛盾的办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的利益得失矛盾主要用经济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是非矛盾,主要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同时,要采取综合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各类矛盾。归根到底,解决人民内部各类矛盾,最根本的方法是深化改革,发展生产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第二,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机关一切言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的方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政策,采取各种措施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要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正确反映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求,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第三,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目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任务。当前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出路是,在坚持效率优先,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进发的同时,逐步加重公平的分量,努力兼顾公平,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首先,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解决好初次分配合理。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保证生产条件和经济关系的平等,逐步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竞争的平等,从而保证初次分配的条件和机会公平。其次,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合理,解决好再次分配公平。要以公平为原则,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采取切实措施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解决区域之间和部分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再次,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分配公正问题。运用政府力量,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向低收入倾斜,确保低收入层的最低生活保障,是保障性收入分配的重要措施。
第四、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合理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体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保证。和谐社会要有两个层次合理的社会结构:一是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结构。要保证社会成员利益竞争的条件和机会平等,为各个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平等的竞争起跑线和公正的利益竞争环境。同时,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激励性、效率性、保障性分配有机结合,具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利益分配格局,保证社会成员利益相对均衡。二是形成与利益分配结构相一致的、合理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形成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中等收入层为大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把社会分化和社会差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与合理的利益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一致,要构建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利于调动不同社会成员积极性,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和政治体制。
第五、提高领导干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稳定的能力,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环节。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探索人民内部矛盾的规律与特点,努力探索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新方法,为防范、应对、化解各类矛盾提供理论和对策支持;要科学分析各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发展变化,充分掌握他们的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以便制定协调各类矛盾的有效对策;要学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完善信访体制和机制,建立一套反应灵敏、指挥得力、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处理预案和工作机制;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规律特点,善于处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复杂棘手问题,综合运用思想、道德的力量,加强教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总之,只要我们高度重视统一战线中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科学认识矛盾的特点、性质和变化趋势,采取正确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就一定能够处理好这些矛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