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民主党派的历史地位的认识
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党总结了自己的历史经验,也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沉痛教训中反思了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 1989 年的中央 14 号文件明确指出:各民主党派是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并且再一次强调了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文件还指出,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从此,开始了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多党合作体制的法制化奠定了基础。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目标。
应当说,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历史地位已经从理论和政策上确立了。
但是在广大人们的心目中,也包括在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心目中,真正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真正改变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的看法,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要让多党合作制度化,法制化,使得它“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更需要一个长期共存艰巨的过程。
我认为,不从理论上认清民主党派的历史地位,或者不从实际出发,看不到理论与实际在客观上还会长期存在的差距,对于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都是不利的。
二、 民主党派现状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长,随着( 89 ) 14 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民主党派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有了明显增强。但是,无可违言的是:民主党派的现状与它要承担的历史责任依然是明显地不相适应的,这要靠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去逐步地解决。另一方面,要改变一些干部心目中“民主党派可有可无”,甚至“民主党派是找麻烦”的认识,固然主要靠各级党组织去做工作,但党派本身也要不断自强,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在政治上成熟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真正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改善自己的形象。
三、 如何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看法
(一)、各级领导班子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统一思想,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从政治的高度认清党派工作的意义,积极开展好党派的各项工作。
具体地说:
1、各级领导要清醒地意识到:坚定地接受党的领导,主动地争取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让党派的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是搞好党派工作的前提。
2、在领导干部中要提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只有大公无私才能胸襟开阔,才能有为社会和组织作奉献的精神,才能在困难的条件下团结和带领大多数成员,通过自身的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切实的贡献。
3、领导干部必须加强政党意识,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渠道,发挥党派的整体作用,在政治上担当起应尽的责任来。
4、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关于多党合作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个字的份量是很重的。一个党派的领导干部,如果不能“肝胆相照”,坦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又如何做到“互相监督”,如果做不到“互相监督”, “长期共存” 又有什么真正的必要。
(二)、组织发展必须把质量放在首位。没有质量的数量,或质量甚低的数量,只会带来麻烦而无助于党派发挥积极作用。这是由党派的实际地位和工作任务决定的,也是许多地方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的教训。
对于已经参加了党派的成员,则必需给予热情的关心,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思想教育,同时还要注意为他们发挥积极作用创造条件。一个组织如果不关心、不爱护自己的成员,这个组织就很难有凝聚力。
(三)、应加强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这是关系民主党派能否长期共存的重大问题。一个有 5500 万成员并集中了大批优秀分子的中国共产党,尚且极端重视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更何况如此弱小的民主党派呢?有一种误解是:既然“党管干部”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就不必去管干部的事。这种消极态度,对党派的自身建设是十分不利的。党派自身作好准备,并积极向共产党推荐干部,与共产党最后决定干部的使用和提升,并不是对立的。
至于党派后备干部的标准,即使从共产党使用干部的角度来说是统一的,但就党派内部而言,可以有它自己的特色。费孝通曾经这样说过:“有革命传统,有切实知识,有正直作风,这正是民盟的特点和优点。”我十分欣赏这几句朴素的话。从参政党的角度来看,我们有必要保持这样的传统和特色。有了一批这样的干部,就有了良好的基础,能够担任实职的干部也就不难培养和推荐了。
后备干部的建设,应当成为各级组织的 主委的重要职责。经验证明,没有主委的主持 和积极推进,这项工作是很难顺利开展的。后继乏人,就有可能成为困扰党派并长期共存不能解决的难题,党派的工作将会受极大的影响。
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任重道远,要做的事情还非常多,需要我们去切实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