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努力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不断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而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笔者通过对武汉地区教育部五所部属院校的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意愿进行调查,以期了解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的情况,分析当前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加强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能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湖北武汉地区五所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的民主党派成员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为主、座谈为辅的方法,调查问卷采用结构式问卷,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0%。问卷资料经编码后录入计算机,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座谈主要针对这五所高校的部分民主党派成员代表。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社会学中,一般认为社会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构成。其中,认知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评价,是人对于对象的思想、信念及其知识的总和;情感性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绪或情感性体验;行为倾向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向外显示的准备状态和持续状态。我们主要从是否愿意参政、参政的途径、参政的满意度三个方面分析当前武汉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基本情况。
(一)是否愿意参政
| 频次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非常愿意
| 61
| 22.6
| 22.6
| 22.6
|
比较愿意
| 43
| 15.9
| 15.9
| 38.5
|
愿意
| 144
| 53.3
| 53.3
| 91.9
|
不太愿意
| 13
| 4.8
| 4.8
| 96.7
|
没兴趣
| 9
| 3.3
| 3.3
| 100.0
|
总计
| 270
| 100.0
| 100.0
| |
通过对问题“是否愿意参政,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回答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成功访问的270名教师中,超过一半的(91.9%)民主党派成员表示愿意参政、发挥自己的作用,非常愿意者占22.6%,比较愿意者占15.9%,不太愿意参政者和对参政没兴趣者均在10%以下,由此可知,民主党派成员倾向于愿意参政。
(二)参政途径
参政途径
| 频次
| 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民主党派座谈会
| 105
| 38.9
| 38.9
|
“两会”提交提案
| 82
| 30.4
| 69.3
|
向民主党派省委或市委反映
| 20
| 7.4
| 76.7
|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意见会
| 11
| 4.1
| 80.7
|
其它
| 52
| 19.3
| 100.0
|
总计
| 270
| 100.0
| |
调查可见,38.9%的民主党派成员通过民主党派座谈会参政,约三分之一(30.4%)的民主党派成员是通过“两会”提交提案参政的,而采用其他方式参政的民主党派成员均在10%以下。民主党派参政途径与他们的任职状况是息息相关的,任省委委员、人大代表的民主党派成员较少,固然通过向民主党派省委或市委反映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意见会的方式参政的成员较少,值得注意的是,19.3%民主党派成员表示没有参政。经过进一步访谈调研可推论,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渠道并不是很畅通,参政渠道比较单一,有部分党派成员没有适当的渠道建言献策。究其原因,履行参政职能,需要掌握大量真实详尽的信息资料,知情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是各民主党派参政面临的共性问题。缺乏掌握信息的渠道,没有专门机构提供需要了解的信息、情况、材料,是民主党派参政渠道不畅通的主要困难之一。
(三)参政意愿是否得到满足
加入民主党派以来,您曾以民主党派的身份跟学校或院系的领导提出过建议吗?
| 频次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有
| 142
| 52.6
| 52.6
| 52.6
|
没有
| 128
| 47.4
| 47.4
| 100.0
|
总计
| 270
| 100.0
| 100.0
| |
调查可知,虽有52.6%的民主党派成员曾以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跟学校或院系的领导提出过建议,但高达47.4%的民主党派成员没有以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跟学校或院系的领导提过建议。可见,民主党派成员主动以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建言献策的情况不容乐观,其参政行为还不够积极主动。
您的参政意愿是否得到满足
| 频次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有
| 127
| 47.0
| 47.0
| 47.0
|
没有
| 143
| 53.0
| 53.0
| 100.0
|
总计
| 270
| 100.0
| 100.0
| |
调查可知,高达53%的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意愿没有得到满足,仅有47%的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意愿得到了满足。可见,尽管大部分党派成员都愿意参政,但在实际的参政过程中,一多半党派成员的参政意愿没有得到满足,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情况不太理想。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参政主体的变化,需要时间进一步重建新一代参政主体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优势;二是多元化思想冲击,各种思想也纷至沓来,造成对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冲击;三是参政渠道不畅通,这些因素已经严重影响了民主党派参政能力的发挥。
三、参政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本节关于民主党派成员个体特征对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的影响分析,主要从民主党派成员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客观因素主要从年龄、加入党派时间、岗位类别和职务四个方面来进行展开;主观因素主要从对自己社会影响力的重视程度、所在学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热情、所在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民主党派政策制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是否愿意参政、发挥自己的作用
| 年龄
|
30岁
以下
| 30-40岁
| 41-50岁
| 51-60岁
| 61-70岁
| 70岁
以上
|
非常愿意
| 0.0
| 15.2
| 28.8
| 21.2
| 9.1
| 27.3
|
比较愿意
| 33.3
| 13.0
| 17.1
| 12.1
| 18.2
| 22.7
|
愿意
| 33.3
| 56.5
| 47.7
| 63.6
| 54.5
| 45.5
|
不太愿意
| 33.3
| 6.5
| 3.6
| 0.0
| 18.2
| 4.5
|
没兴趣
| 0.0
| 8.7
| 2.7
| 3.0
| 0.0
| 0.0
|
总计
| 100.0(3)
| 100.0(46)
| 100.0(111)
| 100.0(66)
| 100.0(22)
| 100.0(22)
|
P=0.050 X2=31.440 df=20
|
一般来说,人们的身体素质与其年龄密切相关,年纪越轻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好,精力也比较旺盛,因而工作上更具激情,上进心也更强。那么,年龄对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有何影响?总体来看(参见表5),呈现倒“U”型,41岁-50岁的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较强,但年龄渐小及年龄渐大,则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意愿在减弱。分析原因,笔者认为,民主党派成员年龄过大,身体和精力有限,参政行为受到客观限制,尤其是一部分民主党派成员由于退休,对社会的了解不够,缺少参政的关注度;年龄越小,阅历不够,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不够了解,对我国政党制度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也缺少深刻的认识,缺少参政的深度。
2.加入党派时间
表6加入民主党派时间对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的影响(%)
是否愿意参政、
发挥自己的作用
| 加入民主党派时间
|
1978年以前
| 1978-1989年
| 1990-2002年
| 2002年以后
|
非常愿意
| 0.0
| 9.9
| 29.2
| 27.5
|
比较愿意
| 0.0
| 13.6
| 18.8
| 15.4
|
愿意
| 100.0
| 70.4
| 44.8
| 46.2
|
不太愿意
| 0.0
| 6.2
| 3.1
| 5.5
|
没兴趣
| 0.0
| 0.0
| 4.2
| 5.5
|
总计
| 100.0(2)
| 100.0(81)
| 100.0(96)
| 100.0(91)
|
P=0.007 X2=27.200 df=12
|
数据显示,从整体上看,将非常愿意、比较愿意和愿意都默认为愿意,合并后可以看出,随着加入民主党派时间的缩短,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意愿是逐步减弱的,即民主党派成员加入民主党派时间越长,参政意愿越强;加入党派时间越短,参政意愿越弱。针对这一现象的解释,笔者认为,民主党派成员加入党派时间长,党派意识强,对党派感情深,主人翁意识强,自然参政意愿会增强,积极建言献策,希望多做贡献。
3.岗位类别
通过什么途径参政
| 您的岗位类别
|
教师
| 实验教辅人员
| 行政干部
| 其它
|
民主党派座谈会
| 35.3
| 52.2
| 35.7
| 55.2
|
“两会”提交
提案
| 36.3
| 4.3
| 32.1
| 10.3
|
向民主党派省委
或市委反映
| 9.5
| 4.3
| 0.0
| 3.4
|
人大代表、政协
委员征求意见会
| 3.7
| 0.0
| 10.7
| 3.4
|
其它
| 15.3
| 39.1
| 21.4
| 27.6
|
总计
| 100.0
(190)
| 100.0
(23)
| 100.0
(28)
| 100.0
(29)
|
P=0.000 X2=35.396 df=12
|
民主党派成员的岗位类别影响着他们选择参政方式,超过三分之一(36.3%)岗位类别为教师的民主党派成员以“两会”提交提案的方式参政,且超过三分之一(35.3%)岗位类别为教师的民主党派成员以民主党派座谈会的形式参政;高达52.2%岗位类别为实验辅导人员的民主党派成员以民主党派座谈会的方式参政,超过三分之一(35.7%)岗位类别为行政干部的民主党派成员也以民主党派座谈会的方式参政;值得注意的是,有较多岗位类别为实验教辅人员和行政干部的民主党派成员选择了其它参政方式,而实际上,他们的补充意见是“没有参政”。对这一现象的解释,笔者认为,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主体是教师,实验教辅人员和行政干部较少,由于实验教辅人员和行政干部工作性质、学历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了参政作用的发挥。
4.职务
是否愿意参政、发挥自己的作用
| 您是否担任一定的职务
|
是
| 否
|
非常愿意
| 31.7
| 15.3
|
比较愿意
| 15.0
| 16.7
|
愿意
| 48.3
| 57.3
|
不太愿意
| 4.2
| 5.3
|
没兴趣
| 0.8
| 5.3
|
总计
| 100.0(120)
| 100.0(150)
|
P=0.010 X2=13.239 df=4
|
数据显示,担任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比没有担任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更愿意参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担任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有参政要求和职责,因而,参政意愿要强一些。
(二)主观因素的影响
1.对自己社会影响力的重视程度
表9您对自己社会影响力的重视程度对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的影响(%)
是否愿意参政议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 您对自己社会影响力的重视程度
| 总计
|
很重视
| 比较重视
| 不重视
| 无所谓
|
非常愿意
| 76.0
| 20.6
| 3.8
| 4.0
| 22.6(61)
|
比较愿意
| 8.0
| 14.9
| 42.3
| 4.0
| 15.9(43)
|
愿意
| 12.0
| 58.8
| 42.3
| 64.0
| 53.3(144)
|
不太愿意
| 4.0
| 3.6
| 11.5
| 8.0
| 4.8(13)
|
没兴趣
| 0.0
| 2.1
| 0.0
| 20.0
| 3.3(9)
|
总计
| 100.0(25)
| 100.0(194)
| 100.0(26)
| 100.0(25)
| 100.0(270)
|
P=0.000 X2=74.917 df=12
|
从整体上看,将非常愿意、比较愿意和愿意都默认为愿意,合并后可以看出,民主党派成员对自己社会影响力的重视程度越强,参政意愿越强,反之,对自己社会影响力的重视程度越弱,参政意愿越弱。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笔者认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层次,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层次的,是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作为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对自己的社会影响力的重视程度是自我实现需要的体现,势必影响着其参政意愿的情况。
2.所在学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热情
表10所在学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热情对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的影响(%)
是否愿意参政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 所在学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热情
|
很高
| 比较高
| 一般
| 比较低
| 非常低落
|
非常愿意
| 56.7
| 21.0
| 16.3
| 9.1
| 0.0
|
比较愿意
| 0.0
| 18.5
| 17.3
| 18.2
| 0.0
|
愿意
| 43.3
| 54.8
| 56.7
| 27.3
| 100.0
|
不太愿意
| 0.0
| 4.8
| 2.9
| 36.4
| 0.0
|
没兴趣
| 0.0
| 4.8
| 2.9
| 36.4
| 0.0
|
总计
| 100.0
(30)
| 100.0
(124)
| 100.0
(104)
| 100.0
(11)
| 100.0
(1)
|
P=0.000 X2=50.171 df=16
|
很明显,学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热情越高,则民主党派成员越是非常愿意参政并发挥自己的作用,仅有9.1%民主党派成员是所在学校民主党派成员政治热情普遍比较低而非常愿意参政并发挥自己的作用,高达56.7%民主党派成员是所在学校民主党派成员政治热情普遍很高而非常愿意参政并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笔者认为可以用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心理来解释,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具有从众心理,从众是人类由于其社会性而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经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相互影响,他们往往具有类似或者相近的思想或行为;同时,当决策者在行动时,常常考虑他人的判断和行为。作为“社会人”的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同样也会受到所在学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热情的影响。
表11您所在的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对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的影响(%)
是否愿意参政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 您所在的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
|
影响很大
| 影响一般
| 无所谓
|
非常愿意
| 46.6
| 15.9
| 18.2
|
比较愿意
| 5.2
| 18.9
| 18.2
|
愿意
| 44.8
| 57.7
| 18.2
|
不太愿意
| 1.7
| 5.5
| 9.1
|
没兴趣
| 1.7
| 2.0
| 36.4
|
总计
| 100.0(58)
| 100.0(201)
| 100.0(11)
|
P=0.000 X2=43.256 df=8
|
从整体上看,我们将非常愿意、比较愿意和愿意均默认为愿意,合并后,可知,民主党派成员在其所在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越大,参政意愿越强,反之,参政意愿越弱。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笔者认为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不仅代表民主党派所受到的精神价值,还代表了公众对民主党派的认可度。对于社会影响力高的民主党派来说,享受着这种党派带来的公众的信任与尊重。因此,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影响着民主党派成员的进取心和发展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主党派的参政意愿
表12民主党派的政策制度对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的影响(%)
是否愿意参政议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 对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生活中
发挥的作用将会增强的相信程度
|
十分相信
| 比较相信
| 不太相信
| 根本
不会相信
|
非常愿意
| 60.5
| 17.2
| 10.0
| 0.0
|
比较愿意
| 2.3
| 20.6
| 12.5
| 0.0
|
愿意
| 34.9
| 59.4
| 45.0
| 57.1
|
不太愿意
| 2.3
| 1.7
| 22.5
| 0.0
|
没兴趣
| 0.0
| 1.1
| 10.0
| 42.9
|
总计
| 100.0(43)
| 100.0(180)
| 100.0(40)
| 100.0(7)
|
P=0.027 X2=18.810 df=9
|
表13民主党派的政策制度对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的影响(%)
是否愿意参政议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 民主党派人才培养制度的健全程度
|
健全
| 一般
| 不健全
| 根本就没有形成有效机制
|
非常愿意
| 57.1
| 20.7
| 16.7
| 33.3
|
比较愿意
| 0.0
| 16.6
| 20.8
| 6.7
|
愿意
| 35.7
| 59.1
| 41.7
| 33.3
|
不太愿意
| 0.0
| 2.6
| 12.5
| 13.3
|
没兴趣
| 7.1
| 1.0
| 8.3
| 13.3
|
总计
| 100.0(14)
| 100.0
(193)
| 100.0
(48)
| 100.0
(15)
|
P=0.000 X2=36.925 df=12
|
从表12-13可以看出,对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有信心的,参政意愿越强,反之,参政意愿越弱;民主党派人才培养制度越是健全,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越强,反之,参政意愿越弱。
三、结论
(一)武汉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的意愿和效果存在一定的不对称,参政意愿并没有得到满足。
通过对武汉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的分析不难看出,绝大多数(91.9%)民主党派成员愿意参政,22.6%的党派成员表示非常愿意参政,可见武汉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愿望较强烈。但是,一半多党派成员(53%)的参政意愿没有得到满足,而且主动以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建言献策的情况不容乐观,仅有52.6%的民主党派成员曾以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跟学校或院系的领导提出过建议,尤其是,有19.3%民主党派成员没有参政。
(二)武汉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方式比较单一,参政渠道并不是很畅通。
尽管有69.3%的民主党派成员通过民主党派座谈会或“两会”提交提案的方式进行参政,但19.3%民主党派成员表示没有参政,经过进一步访谈调研,有部分党派成员没有适当的渠道建言献策。
(三)当前武汉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受到个体特征中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具体说来:(1)就客观因素而言,年龄处于中年的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较强;加入民主党派时间较长的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较强;教师相对于实验教辅人员和行政干部参政意愿更强;担任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比没有担任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更强。(2)就主观因素而言,对自己社会影响力的重视程度较强的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较强;学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热情越高,则民主党派成员越是非常愿意参政并发挥自己的作用;民主党派成员在其所在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越大,则他们的参政意愿越强;越相信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将会增强的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越强;民主党派人才培养制度越是健全,民主党派成员越是非常愿意参政。
四、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的途径
1.以深化参政认识为主线,不断提高参政的热情和积极性
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和突出的政治优势。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统一战线工作应该努力在提高民主党派成员参政的热情和积极性上下功夫,要以围绕深化参政认识为主线,调动民主党派成员参政的积极性。首先,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民主党派成员活动,以加强党派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其次,为民主党派成员参加本单位、部门、地区的政务活动提供机会;再次,积极创造条件,让民主党派成员参与、了解社会。总之,要深化对参政的认识,通过认识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参政的热情和积极性。
2.以完善制度为保障,构建参政能力建设的动力源泉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要根据自己的性质、地位、作用, 逐步建立和完善参政制度,构建参政能力建设的动力源泉。一是稳定联系制。即统战部门积极做工作,根据各民主党派成员的优势和特点,建立民主党派与实际工作部门之间的稳定联系,以获得大量真实第一手资料,从而为参政提供充分的根据。二是灵活挂职制。应该选派民主党派成员以阶段性专职和兼职两种方式,在地方挂职,通过深入经济活动第一线发挥作用。三是常规提案制。各民主党派应该建立常规提案制,即民主党派可以随时提出提案,以直通车的形式,直接送达与提案内容有关的部门。这将有助于增强民主党派参政能力的提高,更充分地发挥民主党派的智力优势。
3.以自身建设为根本,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整体构建
(1)以调研活动为前提,夯实参政基础。调查研究是民主党派参政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必须尽可能地使各党派组织的广大成员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民情,通过调查、实地考察,来夯实参政的基础。
(2)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强化政党职能。组织建设关系到民主党派的政治面貌、社会形象和参政党作用的发挥,是坚持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组织保证。在组织建设上,要按照政治素质好、服务精神佳、业务能力强的标准,建设好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同时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必须严把质量关,同时兼顾数量保持稳定与适度增长,质量得到不断提高,进而为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能力的发挥,提供切实的组织与人才资源上的保证。
(3)以提高政法知识为抓手,提升参政的水平和能力。参政是一种政务活动,它是将一些社会问题通过专门、系统的论证形成一种对策、方案,以一定的程序、渠道传递到政治权力机构中供其决策参考,它的转化形式一般是政策、法规。因而,需要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法知识。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办培训班来进一步加强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为民主党派成员了解实际政务活动提供条件,如多吸收民主党派成员到政府各部门兼职,以增加民主党派成员的实践经验。